布鲁纳——认知心理学&发现法

作者:admin 时间:22-12-16 阅读数:593人阅读

布鲁纳——认知心理学&发现法

布鲁纳——认知心理学&发现法

布鲁纳

布鲁纳(Jerome Seymorr,Bruner1915-)是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是结构主义 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1915年10月1日,他出生于美国纽约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1972-1978年,布鲁纳任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教授。1978年退休回国。他的主要教育著作有:《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教学论探讨》(1966)、《教育适合性》等。在教学方法上,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他认为,儿童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按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方式去表现学科知识的结构,借助于教师或教师提供的其他材料去发现事物。布鲁纳强调说,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人类学习中似乎有个必不可少的成分,它像发现一样,是尽力探索情境的机会。”他还强调说:“如果我们要展望对学校来说什么是特别重要的问题,我们就得问怎样训练几代儿童去发现问题,去寻找问题。”


杰罗姆·西摩·布鲁纳(Jerome Seymour Bruner,1915-2016),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认知心理学派和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研究和思想,受到拉什利、詹姆斯、杜威、格式塔心理学派、各种社会人类学家和当代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等的思想影响,主要从事人的知觉、学习、思维、记忆等一系列研究。


认知心理学教学理论: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末,那时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盛行之际。尤其是斯金纳的操作反射作用原理,只能叫学生在环境的控制下,被动的、机械的学习一些固定的知识,不能培育随机应变、主动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社会背景下,认知学派理论受到重视,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布鲁纳、奥苏贝尔。

 

认知心理学教学理论-教学设计

布鲁纳

布鲁纳(1915——):

其主要观点有:(1)教学目标:偏重于智力发展;

             (2)教学内容:以“结构化”和“意义化”原则选择与组织教学内容;

             (3)教学进程:注重学生学习的在主动性;

螺旋课程

在螺旋课程的理论中,杰罗姆布鲁纳认为,孩子们能够理解令人惊讶的具有挑战性的主题和问题,只要它们以适合年龄的方式呈现。布鲁纳建议教师每年重新审视主题(因此是螺旋形图像),每年都会增加复杂性和细微差别。实现螺旋式课程需要一种制度化的教育方法,其中学校的教师协调他们的课程并为学生设定长期、多年的学习目标。


布鲁纳——认知心理学&发现法

布鲁纳——认知心理学&发现法

布鲁纳——认知心理学&发现法

布鲁纳——认知心理学&发现法

布鲁纳——认知心理学&发现法

布鲁纳——认知心理学&发现法

布鲁纳

1.简介:布鲁纳是美国当代著名的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和认知学习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非常重视人类课堂情境中的学生学习问题的研究。他根据自己的研究结果提出的认知——发现学习与教学理论,是当代认知学习与教学理论的主要流派之一。

2.著作:《教育过程》(1960)、《论认知》(1962)、《教学论探讨》(1966)、《教育的适合性》(1971)等。

3主要教育理念:发现学习理论

4.经典教育名言:

 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

 油画教育过程的标准,是效果和时间。

 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教一门学科,不是建立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而是要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去。

5.相关的文章(作为补充材料)

(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认识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

(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是与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发生联系的过程,是主动认识、理解的过程。转化是对新知识的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使之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以适应新的任务,并获得更多和更深刻的知识。评价是对知识转化的一种检查,通过评价可以核对我们处理知识的方法是否适合新的任务,或者运用得是否正确。

(3)强调学习的内部动机。他认为,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科本身感兴趣,这样学习的积极性才会得到充分发挥。

 

布鲁纳的教学理论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是当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三大教学论之一。创立者为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新教学论思想家杰罗姆·布鲁纳(J.S.Brunner,1915~)。他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一位杰出的教育改革家。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较为明显地体现了时代精神。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规模进行教育效革的产物。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紧密结合的结晶。布鲁纳首先是一位心理学家,1965年曾担任美国心理会主席。他对动物行为、人的感知觉、人对知识的理解与获得知识的过程等心理学问题皆有独特见解。但他又是一位教育学家,尤其是出色的教学论专家。战后他敏锐地将所专长的心理学理论与当时的教育教学问题相结合,深入研究人们关注的各种教学论课题,诸如智力发展、认知过程、课程编制、教学法改革等等,并提出许多闪光思想,从而创立了结构主义教学论流派,受到世界各自教育界的瞩目。

其主要思想体现在布鲁纳的三本教育代表论著中:《教育过程》(1960年),《教学论探讨》(1966年),《教育的适合性》(1977年)。西方教育界人士声称,《教育过程》是“有史以来教育方面最重要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正是在这部“划时代的著作”中,布鲁纳阐明了结构主义教学论的实质:学习就是建立一种认知结构,就是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以及研究这一学科的基本态度和方法。为此,他提出著名的“三个任何”的观点,即任何学科的基本结构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儿童。

布鲁纳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

1、要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布鲁纳认为美国当时的中小学教学内容,由于受到杜威经验论的影响,片面强调具体事实和个人经验的重要性而忽视了理论知识的价值,因此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他主张提高教学内容的学术水平和抽象理论水平,让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即“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学科的基本结构,具体地讲就是指每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则的体系。

2、要组织螺旋式课程

由于学科的结构有较高程度抽象性和概括性的,因此在组织学科结构为中心的课程时,也有相应的要求。“一门课程在他的教学进程中,应反复地回到这些基本概念,以这些基本概念为基础,直到学生掌握了与这些基本概念相适应的完全新式的体系为止。”具体说,就是打通中小学和大学同一学科的界限,组织循环往复达到较高水平的螺旋式课程,使学科内容围绕基本结构在范围上逐渐拓开,在复杂度上逐渐加深。

编制一个好的螺旋式的课程应从三个方面着手:第一、课程内容的编排要系列化。第二、使学科的知识结构与儿童的认知结构相统一。第三、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

3、广泛使用发现法

要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就应想方设法使学生参与知识结构的学习过程,这种方法即他提倡的“发现法”。因此,结构主义教学论与“发现法”是紧密相联的。布鲁纳发现法教学的一般步骤是:

(1)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观察具体事物。

(2)树立假设。问题讨论、材料改组、经验联系、提出假设。

(3)上升到概念或原理。

(4)转化为活的能力。

结构主义教学论的基本观点,尤其是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在科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发现法”又称“发现学习”。主张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发现来学习,要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索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使学生通过体验所学概念原理的形成过程来发展学生的归纳、推理等思维能力,掌握探究思维的方法。其基本程序为:识别概念——形成概念—一验证概念——分析思维策略。

(1)识别概念。向学生呈示资料,在诱导性问题的情境中提出具体的事实,引导学生凭借已有的经验通过比较,不断产生假设和检验假设,也可由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假设展开讨论,使他们将所获得的片断知识从各种不同角度加以组合,逐步形成统一的认识结构,使假设得以确定。

(2)形成概念。也就是把不确切的假设再上升到精确概念的过程,把学生带有主观色彩的、不确切的、未分化的假说再上升到概念的高度。

(3)验证概念。教师提供各种事例要求学生辨认,证实或否定他们最初的假设,根据有无必要来决定是否修正他们对概念或属性的选择,通过应用培养他们的迁移能力。

(4)分析思维策略。学生分析他们获得概念所依据的策略,由学生叙述他们的思考过程,弄清楚、并记住他们在这一过程中是如何思考的。

这一模式的作用在于:①可引起学生主动探究的要求,使他们产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因为当学生面临教师所提出的新异的未知的情境时,他们已有的思维方式往往被打乱而产生混乱。为了消除这种混乱就产生探究的要求,从而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②有利于迁移能力的形成并可培养学生创造的态度。由于这种模式促使学生对所提出的假说要作出反应,并从中掌握怎样去重组信息能力,因此可以培养学生创造的精神。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强烈反响。在教学理论上,他通过“发现法”让学生撑握科学的基本结构,引起教学观念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正确的处理传授知识与生展能力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上,它推动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但它也有不足之处。从课程论观点看,它片面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内容过于抽象,而与活生生的社会现实生活联系不够,因而教师水平难以发挥,学生难以接受。另外,学科的基本结构不易找到,故学生的发现更是难题。从教学方法论看,过份强调学生的自我发现,而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过于轻视,这带来了他在教学实践上盲目地反对机械记忆和接受学习。因而结构主义教学论的实践在美国是不大成功的。另外,他的“三个任何”观点也不大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

一、结构主义地位:

20世纪60年代,布鲁纳倡导结构主义教学改革运动,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曾在国际上产生广泛的影响。

二、结构主义理论主张:

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是指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其基本态度和基本方法(提出假设、调查、推测)。掌握学科的结构,就是允许以与事物有意义地联系起来的方式理解事物,也就是要从事物的根本联系上把握和理解事物。

三、掌握结构的具体操作:

数学中的交换律、分配律和结合律等,属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基本结构,小学低年级学生完全能够掌握这些最基本的原理。儿童在幼儿园玩跷跷板时就知道,如果对方比自己重,自己就得向远离跷跷板支点的方向移动,如果对方比自己轻,就得向靠近跷跷板支点的方向移动,否则就不可能玩跷跷板。根据这个原理,布鲁纳设计了一个天平,让儿童调节小环的数量和小环离支点的距离,使8岁儿童借助动手操作、视觉映象和符号掌握数学中的基本结构。布鲁纳认为,小学低年级学生能够说出“几乘以几等于18”,但他们不知道“9×2”与“2×9”,或“6×3”与“3×6”是否不同。但是,如果学生自己先动手操作,在天平一边钩子9挂上2个小环,让学生在天平的另一边寻找能保持天平平衡的各种组合,并把它们记录下来。小学生根据以往玩跷跷板的经验,很快就能知道在钩子2上挂9个小环,在钩子3上挂6个小环,或在钩子6上挂3个小环,都能保持天平的平衡。这样,学生掌握的不只是“9×2=18”,而是数学的基本定律,交换律。

四、掌握结构的原则:

1.动机原则

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具有三种基本的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这三种基本的内在动机都有自我奖励的作用。

在天平实验的学习过程中,动机过程体现在教师对于学生的引导,对于小学生而言,跷跷板正是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而与之相类似的天平,也能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此为动机原则。

2.结构原则

为了使学习者理解教材的一般结构,教师必须采取最佳的知识结构进行传授。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呈现。动作表象是借助动作进行学习,不需要语言的帮助;图像表象是借助图像进行学习,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表象是借助语言进行学习,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逻辑推导便能进行。

在天平实验的学习过程中,首先,让学生动手操作(动作性表征);其次,移去天平,让学生凭借头脑中形成的视觉映象运算(映象性表征);最后,学生熟练掌握运算规则,不用实物和视觉映象,用符号也能自如地运算(符号性表征)。因此布鲁纳认为,教师只要把握每门学科的基本结构,根据学生表征系统形成的特点设计教学,那么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就都能掌握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3.程序原则

教学就是引导学习者通过一系列有条不紊的程序,陈述一个问题或者大量知识的结构。一般情况下每门学科都存在不同的程序。

教学应按照的是从动作性表象模式经映象性表象模式到符号性表象模式三个阶段,这是一个人发展中的编码系统,它很可能是学习任何一门学科的最佳序列。据此,教师传授新科目、新课题时,最初宜用“非语言的指导”然后鼓励学生运用由图表或图画表示的再现表象,最后用符号,也即通过语言的使用进行教学。对年龄较大的、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在象征式水平上开始学习新知识,但也需为之提供可依靠的基本形象。

4.强化原则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学习者需要获得一定的反馈。合适的强化和步调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一环。

在此实验中,儿童是否得到奖赏,影响其学习内容的进程。

试一试:

1.布鲁纳认为教学目标在于( )。

A.学会新知识 B.发现学习

C.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D.建立认知结构

1.【答案】C。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布鲁纳的教学观。

选项A,学会新知识为混淆选项,可排除。

选项B,发现学习。所谓发现,不只限于发现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动,而且还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并不是教学目标,故排除。

选项C,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此选项正确。

选项D,建立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2.布鲁纳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

A.动机原则 B.结构原则 C.程序原则 D.强化原则

2.【答案】ABCD。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布鲁纳结构主义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的原则分别为:

选项A,动机原则。所有学生都有内在的学习愿望,内部动机是维持学习的基本动力。学生具有三种最基本的内在动机,即好奇内驱力(即求知欲)、胜任内驱力(即成功的欲望)和互惠内力(即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

选项B,结构原则。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动作表象是借助动作进行学习,无需语言的帮助;图像表象是借助图像进行学习,以感知材料为基础;符号表象是借助语言进行学习,经验一旦转化为语言,逻辑推导便能进行。

选项C,程序原则。教材的复杂度与逻辑上的先后顺序,必须针对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及认知表征方式,做适当的安排,以使学生的知识经验前后衔接,从而产生正向学习迁移。

选项D,强化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通过反馈使儿童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并使他们逐步具有自我矫正、检查和强化的能力,从而强化有效的学习。


本文链接地址:https://lfzsf.com/post/28.html

作者介绍:

作者李凡在人才发展咨询、能力评估与测评、企业大学及培训管理、培训讲师培养、业务技能与管理领导力培训、教练引导技术、课程开发与设计、混合式学习项目设计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成果。

  • 企业教练:欧卡教练认证企业带领师
  • 个人教练:欧卡教练认证复原卡带领师
  • 讲师培养:CTT创新性培训技术(认证)
  • 绩效咨询:华商基业绩效改进师(中级)
  • 结构思维:华商基业结构性思维认证讲师
  • 领导力课:新经理、中高层管理培训师
  • 课程设计:企业培训课程设计师
  • 学习项目:CSTD认证学习项目设计师

版权声明:

本站原创文章由admin在凡聊企陪(lfzsf.com)站点发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如未声明则本网站所有源码和软件均为作者提供和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

转载文章如果涉及版权问题,如有侵犯你版权的,请及时【与我联系】。

发表评论

遇到问题?请给我们留言

请填写您的电话号码,我们将回复您电话

您是本站第11370名访客 今日有0篇新文章